詳談慢性胃炎的中醫治療

慢性胃炎是指發生在胃黏膜的慢性炎症。屬於中醫「脾胃病」的範疇。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,中醫學有相應的診斷及治療。以胃脘部疼痛為主的疾病屬於 「胃痛」範疇;腹部飽脹、噯氣頻繁為主的症狀則屬於「胃痞」範疇。

 

慢性胃炎的病因

慢性胃炎的成因眾多,根據中醫理論分析可分為四大原因

  1. 寒邪客胃

臨床症候:平素喜愛飲食生冷、發作時胃痛劇烈、飲熱或局部熱敷可以舒緩疼痛及胃脹。

胃部透過食道都與外界相通,若長時間居住在寒冷地帶,寒邪可直接由口吸入;或平素喜愛飲食生冷,寒邪可以直接侵犯胃部,使脾胃對溫度的調節功能減弱,繼而影響消化功能。

 

2. 飲食不節

臨床症候:飲食後胃痛、胃脹,頻繁噯氣,氣味酸臭,放屁或噯氣後症狀舒緩。

胃部負責消化食物,胃痛的發生與飲食息息相關。若暴飲暴食或飲酒過度,胃部的內容物積聚至超過脾胃可消化的上限,會使胃的消化功能失調。而長時間不進食,脾胃無法從食物獲得能量,亦會使胃的消化功能下降。

 

3. 情緒失調

臨床症候:胃脹胃痛隨情緒變化發作,肋骨隱隱作痛或自覺胸廓有壓迫感,平日多歎氣。

中醫認為肝臟負責調節人體情緒,以確保氣機」(可理解為身體的能量的通道)的暢順。現代人工作壓力大、生活節奏緊湊,身體長期處於高壓緊繃的情緒下。「氣機」的失調使脾胃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撐臟腑日常的運作,繼而影響消化功能,出現一系列消化系統疾病。

 

4. 脾胃虛弱

臨床症候:不思飲食,不飢餓,面色暗黃,氣短,無力活動。

若家族有脾胃病史,先天脾胃的消化功能虛弱,或久病,或長期進食刺激性食物,削弱脾胃的消化功能,則有可能出現腹痛、腹脹等症狀。



慢性胃炎的中醫治療

中醫師會根據慢性胃炎各患者的病因辨證論治,擬定針對性的治療。因寒邪導致的慢性胃炎治療原則為溫中散寒止痛」,臨床多處方高良姜、香附、乾薑等溫燥之品溫養脾胃。因飲食不節的慢性胃炎治療原則為「健脾行氣消滯」 則會處方山楂、神曲、麥芽、陳皮等協助消化的藥物恢復脾胃消化功能。因情緒失調的慢性胃炎治療原則為「舒肝行氣健脾」,臨床多處方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枳殼等理氣舒肝藥物恢復「氣機」的運作。因脾胃虛弱的慢性胃炎治療原則為「健脾益氣」,臨床多處方白朮、茯苓、黨參、黃芪等補益類藥物增強脾胃消化功能,舒緩腹脹、胃痛帶來的不適及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