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乾又濕的濕疹:你誤解了濕嗎?

濕疹顧名思義是一類「濕」的疾病,然而臨床上不少病人,都是一派皮膚乾燥、痕癢的表現,那麼濕疹到底是濕還是乾呢?

這就與濕疹的分期密切相關了,中醫看待濕疹多分為三期:急性、慢性以及界乎兩者之間的亞急性。

急性期濕疹

急性發作的濕疹以「濕」為特徵。起病較快,可以見到如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疹,或會伴隨疱疹。搔癢不止,常因搔抓導致小皰破裂,形成糜爛,滲出液體,表現為「濕」。

病因多與飲食相關,由於好食辛辣肥膩之品,導致濕熱內生,蘊於肌膚故濕疹發作。中醫治以清熱利濕止癢,臨床多用龍膽瀉肝湯和萆薢滲濕湯加減。

因此日常護理上就需要避免「濕」的情況,例如穿著寬鬆的衣物,避免身體悶熱。在潮濕的夏季或居住近海的患者,如空氣濕度太高,可考慮常開抽濕機,以保持乾爽的環境。

慢性期濕疹

慢性濕疹以「乾」為特徵。發病較緩,多是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,遷延而來。劇癢難耐,皮膚增厚、粗糙,表面可見乾燥脫屑、抓痕和色素沉著,膚色暗沉,表現為一派「乾」象。

久病患者常因陰血不足,無法滋潤肌膚而導致濕疹,皮膚乾燥,痕癢纏綿難耐。中醫治以養血潤膚止癢,臨床常用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散等方。

因此日常護理上就需要避免「乾」的情況,例如適當的保濕,一般而言質地較厚重的乳狀、膏狀產品較有效鎖住水分。另外,雖然近來天氣轉冷,但亦應避免用太熱的水洗澡及洗澡太久,否則會令皮膚更為乾燥,加重濕疹。

「乾」與「濕」互相影響

臨床上「乾」和「濕」的分野並非絕對,急性濕疹長久不癒可演變為「乾」,慢性濕疹急劇發作時亦可表現為「濕」。加上患者體質各異,病況不一,中醫在治療濕疹時都會因人而異,制訂最好治法。如果正面對濕疹的煩惱,應盡早就醫,尋求專業意見的幫助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