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向中醫師請教:自己長期胃脹、胃痛,照了胃鏡後發現患有胃潰瘍,想問醫師中藥能治療胃潰瘍嗎?中醫治療胃潰瘍和西醫治療有什麼區別?現在讓我一一為大家解答吧。
問:中西醫如何理解胃潰瘍呢?
答:消化性潰瘍在香港十分常見,胃潰瘍(peptic ulcer)是消化系統潰瘍的一種,主要表現為上腹痛、胃部燒灼感、噁心、火燒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,或有黑便。胃潰瘍好發於40~60歲,不過任何年齡層都有機會出現。
西醫認為胃潰瘍成因有三方面:大多數胃潰瘍患者都是由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另外有一至兩成患者是由於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(NSAID),有少於一成的患者是由於患上重病、長期疾患而產生壓力,導致胃黏膜受損。
中醫認為胃潰瘍有幾種常見的原因,一種是由於飲食不節導致飲食停滯;二是脾胃陽氣不足;三是與情緒有關,胃痛情況在壓力大或者生氣時加重,中醫稱為肝氣犯胃;四是胃部有瘀血,表現為腹部有刺痛,疼痛位置固定;五是胃陰不足,患者伴有口乾舌燥的表現。
問:中西醫治療胃潰瘍有什麼不同呢?
答:西醫主要以抑制胃酸、中和胃酸的藥物治療為主。而中醫則會針對患者的體質辨證論治,在通過中藥和針灸改善病人體質,標本兼治以獲得長期的療效。
問:西醫會如何治療胃潰瘍呢?
答:西醫用藥方面,若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則會使用抗生素殺滅細菌。西醫會處方抑制胃酸分泌的西藥,例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(proton pump inhibitor, PPI)、H2抗組織胺和制酸劑,它們能降低胃酸分泌,H2抗組織胺主要作用在胃壁上H2組織胺受器、避免H2與組織胺結合而分泌過多胃酸。制酸劑例如碳酸鈣、氧化鎂、氫氧化鋁等,可以中和胃酸、降低刺激。另外西醫會處方保護胃黏膜的藥物,在胃壁表面形成保護膜,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。
問:中醫會如何治療胃潰瘍呢?
答:中醫治療胃潰瘍以理氣和胃止痛爲主,再須審證求因,根據患者體質和症狀決定治法。邪盛以祛邪爲急,正虛以養正爲先。虛實夾雜者又當邪正兼顧。如果屬於胃寒者,可以暖包熱敷或服生薑紅糖湯、胡椒豬肚湯,較重者可用良附丸加味,平時可以艾灸神闕、胃俞;屬於食停者,可以按壓梁門、天樞穴;屬於肝鬱氣滯者,多以柴胡疏肝散行氣止痛,可以按壓期門、太衝穴;屬於熱鬱者,多以化肝煎爲主方清熱解鬱,可以按壓內關穴;屬於血瘀者,臨床多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化瘀止痛,患者可以按壓膻中、膈俞穴;屬於陰虛者,治療上會選用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,患者可以多按胃俞、三陰交穴。屬於脾胃陽虛者,醫師會處方予黃耆建中湯以溫中健脾,患者可以艾灸神闕、胃俞、脾俞,或者在家煲淮山蓮子扁豆粥。
上文分析了中西醫如何治療胃潰瘍,如果你檢查發現有胃潰瘍千萬不要輕視,胃潰瘍有機會導致胃穿孔等問題,要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及早治療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