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醫的角度,常見的黑眼圈分幾個類型。首先,是瘀血內停型–臨床可見到患者唇色較暗、眼圈晦暗無光澤,皮膚乾燥瘙癢,女性病人會伴月經不調、痛經,常有慢性疼痛、性情急躁易怒、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以活血化瘀法治療,常用藥為丹參、當歸、生地、桃仁、紅花、枳殼、赤芍及益母草等。其次,是脾虛濕阻型–臨床可見到病人眼皮浮腫,眼圈暗,容易頭身困重、倦怠乏力、口淡無味,舌淡胖有齒痕,苔白苔膩。治療以健脾除濕為本,常用到陳皮、半夏、人參、茯苓、白?及甘草。最後,是肝腎不足型,肝腎不足型是臨床最為常見的。患者眼圈色黑、兩目乾澀無神,常伴有頭暈耳鳴、失眠健忘、腰膝酸軟,舌體瘦小、色淡及脈弱。臨床會以滋補肝腎之法,常用到枸杞、菊花、熟地、山藥、山萸肉、澤瀉、丹皮及茯苓等。
現代人工作繁忙,加班至通宵達旦已是平常不過的事,可是大大的黑眼圈卻是辛苦換來的印記。其實中醫在治療黑眼圈方面亦有其獨特之處,而且一些穴位跟食療是大家在家都可以做到的,可改善黑眼圈。當然,有一個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也是相當重要。
文:曹信恩(香港中醫學會)
按穴位活血化瘀
除了中藥外,自己用手指按壓穴位也可以刺激局部經絡的氣血運行,有活血化瘀之功效。
常用穴位如下:
睛明穴:位於目內眥,即眼頭起點的凹陷處,作用除了可消除黑眼圈、幫眼部減壓之外,還具有提神醒腦、預防頭痛的作用。
攢竹穴:位於眉毛起點的內側凹陷處,時常按壓可消除眼睛疲勞,改善眼睛充血等眼部常見疾病。
太陽穴:位於眉尾往後約一寸處,可緩解眼睛疲勞、頭痛、偏頭痛和頭痛等症狀,達到提神、亮眼、醒腦的效果。
承泣穴:位於眼睛正下方,眼眶骨凹陷處,經常揉按,可使氣血旺盛,供應眼睛足夠的血液,是眼睛保健的重要穴位。
魚腰穴:位於眉毛中點,可消除眼部水腫、黑眼圈、疲勞和頭痛。
迎香穴:眼珠中心點向下,與鼻孔兩側約二分之一拇指寬的笑紋交叉處,可改善因鼻過敏、鼻塞或感冒所引起的黑眼圈。
有效改善黑眼圈的食物
胡蘿蔔有維生素E和維生素A,除了對眼球和眼肌有滋養作用外,它還能維持上皮組織正常機能,改善黑眼圈,還有助於增進視力。而海帶則可補充適量的鐵質,有效促使血紅蛋白的增加,增強其輸送氧分和營養成分的能力,而海帶富含鐵質,所以經常食用海帶,也能緩解黑眼圈的困擾。雞蛋含有豐富蛋白質,能促進細胞再生,常食用雞蛋,對於緩解黑眼圈的形成是有一定功效的,不過要注意人體每日最多只能吸收兩個雞蛋所含的營養。綠茶含有的濃縮多酚,能抑制自由基對皮膚支持纖維造成破壞,是今日一致公認最有效的抗自由基因子。
黑眼圈的中醫食療
茉莉丹參枸杞茶
材料:茉莉花6克、丹參6克、枸杞子5克
做法:把藥材加水1500cc煮45分鐘即可。
黑豆排骨枸杞湯
材料:排骨500g、黑豆100g、枸杞子6g、紅棗9g、生薑2片
做法:記得烹煮前要先把黑豆清洗乾淨,用清水浸泡四個小時或放入冰箱浸泡一夜。
當歸雞湯
材料:雞500g、當歸15g、花生仁20g、紅棗10g、黑木耳10g、薑片3片
做法:先將雞切塊,用清水洗淨備用。然後鍋內加清水煮開,倒入雞塊焯掉血水後撈起。把焯好水的雞塊放入高壓鍋,加水、薑片、當歸、花生仁、黑木耳一起燉。待高壓鍋氣閥響約40分鐘即可關火,食用時加入鹽、胡椒、雞精調味即可。
功效:可消除血虛所致的黑眼圈。
生魚蘋果湯
材料:蘋果2個、生魚1條、紅棗10g
做法:蘋果去皮去心去蒂後切成塊狀,紅棗洗淨去核備用。把生魚洗淨煎至魚身成微黃色備用。然後把清水煮滾,加入之前的材料,中火慢煲1.5至2小時即可加入鹽、食用油和味精調味食用。
功效:可健脾益氣,消除黑眼圈。
作者:曹信恩醫師
首頁